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政策宣传 >> 图片报道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2020年要重点做好十项工作

发布日期:2020-01-10 11: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财政厅

1月9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2019年全省财政工作,并就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财政厅党组书记朱忠明代表厅党组作工作报告。省农业农村厅、杭州市财政局、温州市财政局、嘉善县财政局、磐安县财政局作经验交流。

朱忠明全面总结了2019年全省财政工作,他指出,过去一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推进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各项工作,有力地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高质量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将减税降费作为财政部门的头等大事,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叠加享受”的原则,认真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增值税大规模减税、个人所得税改革、社保费减负等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用足用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全年预计新增减税降费2000亿元以上。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实施好三项“减负新政”:按50%的幅度顶格减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停征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鼓励减免履约保证金、推行保函替代现金。

2.深入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指导推动全省各市县建成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大事要事全覆盖、本届政府施政周期全覆盖。2019年省级预算中用于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预算资金占省本级可用财力的比重达60.7%。筹措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60多亿元,助力精准脱贫。筹措数字经济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0亿元,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安排省海洋(湾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亿元,支持实施海洋强省国际强港战略。全面实施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支持大花园建设。筹措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220多亿元,支持大通道建设。整合设立100亿元的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出台乡村振兴绩效提升奖补政策。推动出台稳定外贸发展的20条措施。出台促进企业融资财政激励办法和担保风险补偿办法,助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争取中央资金并筹集省级救灾资金25亿元,用于应对利奇马、米娜等台风的影响。安排近10亿元支持全省新增41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达标提标。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基本工资增资政策,加大对普通高中的经费投入,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投入位居全国前列。筹措就业补助资金10亿元,支持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养老金、医保、卫生等基本民生待遇水平,支持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安排省级住房与城市建设资金3.5亿元,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保障。

4.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上线农业(扶贫)馆、制造(精品)馆和警用装备馆。政采云平台已推广到9省3市496个市县区,交易规模达5100多亿元。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已累计接入收入项目200余项,通过平台办理业务1.7亿笔,资金达6000多亿元。推出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全省507家医疗机构实施医疗电子票据改革,累计开票1.5亿张,金额达565亿元。开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与处置系统,对全省7000多家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融资情况进行监控,对超越财政承受能力举债的市县进行预警。

5.加快政府产业基金2.0版运作。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组建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凤凰行动”、文化产业、军民融合、特色小镇、金融稳定等主题基金,完善管理办法和运作机制,切实加快项目落地。与中国联合实业公司共同组建100亿元的未来社区建设投资基金。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基金,支持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建设和生猪全产业链发展。

6.全面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成立财政收支运行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加强对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监测、研判,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财政收入建立高度关注、重点关注、一般关注“三张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建立县级“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机制。加强市县财政困难程度和财政保障能力综合评价,确保不发生“三保”支出风险。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

7.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完善项目支出标准,构建49类166项明细开支范围标准框架。简化优化预算编审流程,将“二上二下”调整为“一上一下”,提高预算编报和审核效率。改进预算执行进度考核办法,建立重点类别项目分类管理机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9个设区市、63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扎实做好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全省90个县(市、区)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

8.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偿还、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资金化解、项目经营收益偿还等措施,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全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538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发行任务。

9.积极稳妥做好机构改革相关工作。顺利完成财政地税人员编制划分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编制“三定”规定草案,明确相关机构、职责、人员等事项,确保干部队伍与工作“双稳定”。

10.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标准抓好巡视整改,按照“真改快改改到位”的要求,第一时间建立整改清单,新出台或修订完善制度43项。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立“8+3”11个专题研学小组开展集中研讨学习,严肃认真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抓好整改落实,检视出的12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1个。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102个。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为基层减负的文件精神,出台“财政减负10条”,着力破解“文件多、会议多、报表多”等问题。

朱忠明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经济形势,要求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站在浙江“三个地”的政治高度、立足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工作大局,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强化政策保障,着力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逆周期调节财税政策体系、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和财政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将财政制度优势转化为省域治理效能。

朱忠明指出,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年,又是攻坚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紧扣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要重点做好10方面工作:

1.持续支持稳企业稳增长。针对企业负担重的问题,继续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通过靠前服务上门服务精准服务,加强政策辅导、跟踪评估和督查督导,确保应减尽减、力争多减。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针对中美经贸摩擦压力,落实好稳外贸20条新政。针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问题,积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202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8亿元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政专项激励。

2.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并运作实施,重点投向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等领域。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深化长三角跨区域生态治理,落实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第三轮试点方案。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合作平台,支持与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合作,积极推广应用政采云平台,推动建立长三角财政电子票据信息共享与运用机制。

3.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健全扶贫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26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公共财政不断向加快发展地区倾斜。规范提升扶贫异地搬迁补助政策,重点向低收入农户倾斜。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和市县切实加强管理,提升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继续加大帮扶力度,督促指导被帮扶地区规范资金使用,将资金用到刀刃上。

4.大力支持“四大”建设。积极支持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继续支持环杭州湾经济区建设、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发展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实施新一轮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建立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财政体制政策,支持美丽城镇建设、四条诗路、十大海岛公园建设,继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筹集省级资金并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设区市区域统筹发展财政专项激励政策,落实龙港撤镇设市后的财政支持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精准有效支持未来社区建设。

5.持续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数字田园建设机制、质量兴农长效机制和产业富民发展机制。加快推进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有效运作。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支持千里海塘大提升、百项千亿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增加省农担公司资本金,支持开展省市县联动、政银担合作创新试点。支持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重点培育农业新业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总结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经验,建设一批省级田园综合体和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项目。

6.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落实财政金融各项扶持政策,用好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落实省担保集团资本金补充和费用补贴政策。加快政府产业基金2.0版项目落地。完善工作会商机制和免责尽职机制,加快各主题基金实质性运作。发挥浙江省金控企业联合会作用,推动金融要素与金控企业横向协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7.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实施和各项民生事业发展,使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互促互进。推动制定学前教育相关标准,完善学生资助政策。继续支持就业创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高质量就业政策。落实中央调剂办法和省级调剂制度,研究制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方案。全面落实省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推进之江文化中心、新时代文化艺术创研基地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与活化等世界级文化遗产项目培育。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保障,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8.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坚持全省一盘棋,按照“匹配性、均衡性、可持续性”的要求,合理把握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确保良好开局、运行平稳。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幅度不低于10%,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压减幅度不低于5%。严控“三保”支出风险,在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等方面优先保障“三保”支出。

9.切实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争取专项债券额度,并完善滚动的项目储备库制度,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指导各地做好发债前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深入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督促各地按照既定计划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确保风险等级保持在合理区间。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鹰眼护航”预警与处置系统优化升级,健全全口径债务监测系统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

10.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深化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回头看”,查漏补缺、不断提升,并将好的办法、举措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深入推进清廉财政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报告、廉政谈话、签字背书等制度。聚焦“9+2”风险点,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健全利益回避和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确保干部干成事不出事。全面加强干部管理,落实容错免责、能上能下、正向激励等干部管理制度,大力弘扬“实、稳、优”财政核心价值理念和“严谨、坚守、创新、奉献”的财政职业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干部队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