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十周年成果展示访谈
(2021年10月23日)
沈厅长您好!
我是浙江电视台编导李希园,这次摄制组到全省10个地市,围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施行十周年进行拍摄,深切感受到10年来,浙江百姓因“一事一议”而发生的改变,体会到了财政奖补对于浙江民生、经济、尤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请问:
一问:我们知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一项关注民生的财政政策,请问,这项政策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民生问题?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事一议”总关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而实施的一项公共财政制度创新,也是各级财政为民办实事的一块金字招牌。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就是建立起“政府财政奖补、村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资赞助”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探索破解长期以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不足的难题,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实现政府、集体、村民和社会各界众筹共建、协同共赢的目标。
首先,这是一项关注民生的政策。这项政策聚焦村内道路桥梁、村民饮用水、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村民休闲活动场所、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等群众最关切、需求最迫切、利益最密切的民生实事项目,念群众之所急所想,解群众之所需所困,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其次,这是一项汇聚民意的政策。这项政策坚持以村民为项目建设主体,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议事的方式,决定项目“建什么”和“怎么建”,形成了一整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充分彰显了村级民主自治的制度优越性。
第三,这是一项调动民力的政策。这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是村民适当的筹资筹劳,通过政府财政奖补引导,让每个村民群众都参与到美好家园建设中来,充分调动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共建共享。
第四,这是一项借用民智的政策。这项政策充分发挥村民中能工巧匠的作用,在项目建设规划、原材料采购、项目施工、工程监管等环节,处处可以看到能人的智慧,使项目建设既反映村民的真实需求,也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绩效,实现钱用在刃上、力施于巧处、事办进心里。
第五,这是一项促进民富的政策。通过该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村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丰富了公共服务供给,助推“美丽乡村品牌打出去、优质社会资源走进来”,为村民群众就地就近创业致富创造了条件、带来了机遇。
政策实施10年以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涉农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0—2020年,省以上财政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23.7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15.84亿元,带动村级自筹119.66亿元,社会捐助15.26亿元,合计投入374.49亿元,共完成公益事业建设项目45760个,建成升级版美丽乡村483个,奖补政策基本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成果惠及全省数千万村民群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也成为近年来社会知晓度和群众欢迎度最高的财政政策之一。
二问:最近,党中央赋予了浙江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财政奖补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财政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发源地,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地。最近,党中央赋予浙江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莫大的光荣,也是重大的责任。浙江财政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对标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使财政政策更加利民生、促民富、补短板、缩差距,按照“科学、精准、绩效”的理财思想,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用好用活用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以均衡为重,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功能为要,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以富民为本,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创业致富;以生态为基,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大花园建设。
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迭代升级奖补办法,总结提炼各地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为我省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财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