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州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易炼红书记和王浩省长在湖调研时指示要求,坚持把“财助营商”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全链改革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抓手,针对政策匹配难、资金兑付慢、追踪问效难三大“堵点”,着力推动模式变革、制度重塑和平台迭代,打造“事前政策集成、事中直达快享、事后绩效闭环”全链改革,实现财政惠企资金直达快享、精准高效,得到王浩省长批示肯定,并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一、聚力打造企业有感平台
一是实现“一库通查”。迭代升级“政策一键兑”平台,纵向对接省政策直达场景,横向对接市公共数据平台,全面梳理各类惠企政策,进行结构化、标准化拆解整合,实现“一个入口,政策全有”,已形成3527条政策集成库。同时,根据“谁制定、谁梳理、谁解释、谁更新”原则,各政策主管部门常态化梳理更新相关惠企政策,设立政策咨询热线,确保政策应知尽知。
二是实现“一键推送”。利用湖州城市大脑平台,汇聚市场监管、经信、人力社保、信用等数据,形成企业数据画像,将画像与“海量政策”快速匹配、智能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已推送政策7500余条次。
三是实现“一网通办”。以惠企政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为主线,构建市级总平台、区县分平台的全市统一政策管理服务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区县业务系统,横向融通市级主管部门自建平台,形成集政策查询、申报、审核、拨付于一体的闭环式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企业不用找、不用跑、不用等。今年以来,已兑付金额14.98亿元,惠及企业5001家次。
二、聚力创新高效兑付模式
一是首创“承诺即兑付”。突破重大投资项目“先投入、后兑现”固有模式,企业按规定承诺后即可先行预付,变“事后兑付”为“事中预付”,企业一般可提前1—2年享受政策。目前已确定包括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农业灾害救灾补助等在内的109项“承诺类”兑付政策,兑付8225.2万元。如该市先登高科的新能源电磁线项目,原先项目投产后企业才能拿到800万元补助,改革后企业在主体厂房结顶时提前获得了480万元,全部用于设备购置,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
二是推出“认定即兑付”。以国家、省、市相关认定文件或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部门录入、大数据抓取,企业无需申报,即可享受政策。目前已明确企业“金象金牛”、外贸认定奖励等1003项“认定类”事项,兑付1.86亿元。如湖州永兴特钢获评2020—2022年度“金象金牛”企业后,企业全程无需申报任何材料,即时兑付100万元奖补资金。
三是优化“申报即兑付”。对于除以上两类之外的审核类项目,改变以往定时申报方式,变“定时”申报为“即时”申报快付,企业随时申报,部门常态化审核兑付,减少企业等待时间。已确定2412项“申报类”政策,兑付12.30亿元。如湖州中跃化纤的深加工项目,通过平台申报,5天即拿到1000万元补助,比以往提前了50天左右,及时购买了原材料,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
三、聚力构建闭环管理机制
一是在线全程公开。对项目发布、申报、审批各个环节操作人员的在线审批进度、审批状态和审核意见进行监管;对惠企资金、资金发放批次、受益人等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企业享受政策情况全程留痕、实时可看、透明高效,确保政策全流程可在线追溯。全面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要求,政策一键兑申报信息一键推送至预算管理一体化,通过国库授权支付,资金兑付更规范。
二是强化评价反馈。借助“企小帮”、政企恳谈会等载体,收集企业政策诉求和反馈,精准制定助企服务清单,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实现“企业有诉求,政府见行动”。截至目前,已收到企业相关反馈297条,办结率100%。
三是实时跟踪问效。定期组织开展惠企政策重点绩效评价,对惠企政策资金发放的地域分布、兑付情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综合评价惠企政策使用绩效,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财政惠企政策及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指导全市层面的老政策调整、新政策制定。今年共新增惠企政策118条,清退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