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入不遗余力 巧用“小资金”撬动“老产业”
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5300万元,用于支持特色来料加工点建设、巾帼“共富工坊”创建、来料加工产业经纪人培育等。截至目前,来料加工业务遍及全市173个乡镇1500多个行政村,累计带动24.4万人就业,发放加工费29.06亿元,成为全市农民致富“新三宝”之一。2023年起,丽水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每年分别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来料加工专项经费,在运费补贴、发展奖励、培训补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实现全要素集成“打包”。
平台建设靶向发力 活用“小政策”托举“新平台”
助力构建“1+1+10”服务矩阵,在“丽人”丽水来料加工发展总部、丽水(义乌)来料加工展示服务中心等家市级来料加工服务中心基础上,立足全水市乡村发展现实,支持统筹打造10家集产品展销、技能培训、商务洽谈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县级来料加工服务中心,并给予每家10万元的政策补贴。建成后的县级来料加工服务中心,提供宣传、展示、展洽、联络、培训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并搭建来料加工经纪人与国内外客商“零距离”对接沟通渠道,精准链接产业上下游,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山区群众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服务中心已帮助来料加工经纪人与义乌13家商会协会实现长效合作。
人才培育尽心竭力 善用“小行业”培养“大工匠”
推动分类梯队式培育体系构建,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270万元,用于举办全市重点经纪人提升班、新从业经纪人培训班等,全面提升来料加工经纪人市场拓展、风险规避和带动致富的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经纪人2000余名,带动20万从业人员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支持深化“技能比拼、以赛促学”机制,对在全市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来料加工能手按一、二、三等奖级次分别给予2万元、5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通过财政激励,培育一批高素质“巧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