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政策宣传 >> 财政动态

【千万工程】余杭:持续做好三篇文章 助力深化“千万工程”

发布日期:2023-07-20 17: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财政厅

【编者按】“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优化财政政策,扎实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现推出财政支持深化“千万工程”专栏,展现各地财政部门支持推进“千万工程”的特色做法和经验,供交流参考。


余杭区:持续做好三篇文章 助力深化“千万工程”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也是余杭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大干之年。余杭区财政局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源,认真做好政策支农、资金保障、项目监管三篇文章,进一步助力深化“千万工程”,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贡献积极的财政力量。

做足政策支农文章 优化财政奖补机制

梳理整合现有农业、水利、林业政策清单,合并目标一致或类似的财政支农政策,系统构建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的“1+3+10+N”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涵盖“强村兴业富农三十条”“未来乡村建设”“乡村人才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十个领域,有效形成惠农政策“一本账”。充分考虑不同乡镇在资源禀赋、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分类施策,如:自2009年起在径山镇、黄湖镇等西部乡镇建立大径山生态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累计对西部五镇实行一般性转移支付11.5亿元;西部五镇的社会公共服务和项目建设直接费用全额由区本级承担。综合运用贴息、担保、农业保险等补贴政策,通过开展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贴息、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等具体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区农业支持力度,近3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5亿元。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校地合作,推进院校农业科技项目落地,按核定总投入的50%给予补助。

做实资金保障文章 强化财政要素保障

每年安排20亿元以上,用于支持三农建设发展。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及政策支持,近3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3.47亿元,西险大塘项目已获批政策性金融工具5亿元、专项债10亿元。近3年,累计安排资金18.4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安排资金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安排资金10亿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安排资金400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方位助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治理能级。深入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积极引导村级集体、农户以多种形式投入,提升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近3年,全区共开展“一事一议”项目65个,总投资约1.2亿元,其中村级自筹资金3372.3万元,受益群众超8万人。积极盘活农村闲置房产,按照实际投资额10%—15%给予补助,助力民宿经济发展,驱动农文旅融合升级。2022年,全区安排民宿提升补助资金1200万元,民宿总量增至800余家,民宿休闲农业游客人数达650余万人,营业总收入达6亿元。

做好项目监管文章 深化资金绩效管理

进一步加快涉农资金拨付,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简化拨付流程,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2022年,“一卡通”发放规模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共计1.2亿元,惠及农户4.34万户。对重大省市项目、产业项目等采取预拨资金的方式,最高预拨70%的资金,确保资金精准快速到位。坚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管理,所有支农项目支出均纳入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有效破解部分项目资金长期沉淀、低效无效的问题,提升涉农资金绩效。2022年,通过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收回低效预算指标3.06亿元;对2019—2021年度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完善制度办法1项、调整政策1项、整改问题6项。先后出台《余杭区区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建立余杭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持续规范支农资金管理,依托“区-镇街-村”三级管理体系,对涉农资金的申报、拨付、使用、绩效等实行全流程、全覆盖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落实好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向群众公示涉农资金金额和资金去向,广泛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