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东阳市财政局聚焦本土特色资源,以修订政策文件、加大保障力度为抓手,不断升级文体空间硬件,助力非遗保护传承,不断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新场景、新体系。近日,东阳市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
深度融合文旅产业 打造“文化+旅游”新格局
参与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文旅融合发展的资金保障力度。支持打造一批文旅融合标志性成果,落实资金补助540万元,助力培育全市“百县千碗”体验店9家、“浙韵千宿”8家、“浙派好礼”7种、“浙里演艺”14个、文旅市集12个,其中,木雕小镇造物奇市和卢宅非遗市集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名单,《汴梁一梦》入选第二批省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名单。2023年,东阳市共接待游客1019.6万人次,同比增长28.1%;旅游收入191.6亿元,同比增长27.8%。一、二季度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评定均获五星称号。
提档升级文体空间 丰富“文化+体育”新场景
加大投入优化公共文体服务供给,落实财政补助470万元,利用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城市边角,新建、改建城市社区体育场地35个,打造“10分钟健身圈”的“金角银边”,实现城区社区体育场地提升全覆盖。为解决农村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问题,落实财政补助285万元,新增农村健身房、村级健身广场等基层体育场地12处,建成步道62公里。安排财政资金30万元,开展体育运动基层送教活动1033场,满足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落实财政补助150万元,不断丰富“家门口”文化设施,高质量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5个、城市书房(马生书屋)5家、文化驿站1家、乡村博物馆3家,其中,东街社区品质文化圈获评2022年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组委会推荐奖,系金华地区唯一。2023年,东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4350平方米。
保护利用非遗项目 探索“文化+传承”新体系
参与出台《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积极探索多方式多途径保护传承之路,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落实财政资金29万元,全面加强非遗整体性保护,现有非遗项目150个、非遗传共同守承人272名、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各类传承基地151个,基本形成完整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支持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与2所高校共同开设校外实践基地,落实财政补助110万元,推出“传统工艺振兴课堂”,承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普及和“传二代”培训。落实财政补助18万元,支持举办横马狂欢周暨非遗“三进”活动、承接“浙江消费季非遗购物节”主会场等,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并投身非遗实践。2023年,东阳市非遗保护利用工作获省文旅厅“赛马”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