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门县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服务优化等举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新授权发明专利149件,新登记数据知识产权61件,实现省级产业大脑、未来车间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全覆盖。
强化政策引领 构建产权保护体系
坚持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支持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全链条的保护网络,为创新主体提供有力保障。强化政策赋能,严格落实《三门县推进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财政资金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支持方向,聚焦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专利导航预警、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知识产权奖等重点、亮点项目,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政策举措,最高奖励可达5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2024年安排知识产权专利政策兑现资金200万元,并统筹省补知识产权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对新获浙江知识产权大奖和专利、商标、版权的,每份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加大财政投入 赋能科技研发创新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科技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0年以来,科技支出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2024年安排资金6395万元用于科创政策兑现以及县级科技计划项目,保障全县各项研发和创新活动落地见效,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化,推行“知识产权+财政+金融”模式,对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按实际支付年度利息的25%给予贴息补助,最高补贴30万元。2024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14亿元,同比增长45.5%。持续推动产学研一体合作,2024年安排校地合作政策兑现资金750万元,保障3个校地合作项目落地见效,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以及重大产业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4年底,共开展点对点校企对接18批次,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超150项。
优化服务保障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坚持把优化创新服务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抓手,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创新服务效能。支持搭建服务平台,推进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鼓励依托乡镇(街道)、园区和行业协会等建立品牌指导服务站,对首次通过省级品牌指导服务站考核验收的奖励5万元。强化要素支撑,坚持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在全市首创“三新保”专项融资担保产品,共为21家科创型企业授信6840万元。加快惠企资金兑现,全年兑现各类补贴补助资金2.73亿元,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聚焦人才培育,2024年安排人才相关资金5248万元,全力打造各项人才平台,提升科技人才素质,支持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安家落户、创业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启动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训计划,逐步提升企业家素质,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