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和县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重点培育雪梨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打好“政策引导+项目支撑+金融协同”财政组合拳,推动雪梨产业实现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的“三级跳”。
一是强化财政统筹,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1.2亿元,重点保障《云和雪梨产业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在基地建设方面,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老梨园改造工程,完成2000亩低产梨园的高接换种,新建23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动全县雪梨种植规模突破2.2万亩。在科技赋能方面,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推广山地棚架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实现亩均效益提升35%以上。在配套完善方面,投资1800万元建设产业道路、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打造观光游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创新支持方式,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财政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支持产业升级。一方面,通过国有资本注资2000万元,支持县农旅投公司建设现代化雪梨深加工基地,预计2025年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另一方面,设立800万元科技专项,与浙江大学共建产业研究中心,已成功研发雪梨饮品、啤酒、化妆品等19款产品,其中5款实现市场化销售。同时,创新推出“雪梨贷”“梨园保”等特色金融产品,落实财政贴息3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000万元,有效破解了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三是推动三产融合,释放乘数效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雪梨产业多元价值转化。品牌建设方面,投入600万元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梨某某”系列区域公共品牌,产品溢价率显著提升。农旅融合方面,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后塘雪梨文旅综合体、黄处研学基地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联农带农方面,创新实施“财政奖补+村集体入股”机制,在梨庄村等主产区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带动户均增收20万元,吸引200余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形成了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