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清县财政局以部门预算为切入点,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通过实施项目分类标准化、预算支出标准化、资金差异化分配等模式,实现事前预算评审、事中执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预算管理闭环,预计全年可节省财政资金13亿元。
一是开展项目标准化分类。针对以往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预算项目颗粒度不一致、经费混杂、经费割据、政策交叉重叠等问题,在编制2025年部门预算时,将预算项目拆分至支出明细,直观反映项目具体实施内容、单价、数量等,科学确定支出事项,固化业务流程,剔除不合规支出1200万元。对支出内容相同、相近的支出明细,进行归并管理,实现事项资金的统筹。2025年全县预算项目数量整合至1167个、较上年压减45%,将宣传、规划等支出性质相同的“一类事”进行统筹管理,节约财政资金2.6亿元。
二是健全支出标准化体系。按照“效益-产出-成本”理念,结合财力水平等因素,明确项目效益指标,运用作业成本法对项目投入成本、产出效益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核定项目的单位支出标准和工作量。目前已完成物业费、环卫作业等32项支出标准建设,节约财政资金1.2亿元,资金核减率超30%。待150项项目支出标准全面建设落地至少可节约财政资金6亿元。以公交运营为例,通过优化公交线路、人员及车辆配置,运行经费从7850万元下降到5460万元。
三是实行资金差异化分配。对预算项目实施标签化管理,构建多维标签矩阵,比如设置“三保”、还本付息、民生实事等10个保障优先序标签;设置刚需、基础、一般、提升4个需求层次标签。根据项目必要性、紧迫性,建立四级分类保障体系,将列入一、二级保障的“三保”、债务还本付息以及党委政府明确要求必须开展的事项予以全额保障,将列入三、四级保障事项实行差异化分配,预计可节约财政资金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