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二十周年。省委、省政府要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以超常力度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推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促进各地财政部门间的学习和交流,现推出财政助力“一号发展工程”专栏,展现各地财政部门支持推进相关工作的特色做法和经验,供参考借鉴。
近年来,新昌县财政局立足县域资源有限、区位不显、动力不足的实际,坚定不移沿“必须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支撑”发展路径,以财政资金、政策“小切口”,重点支持打造“要素融合、平台孵化、协同保障”三大机制,完善政策链、资金链和服务链,力促新昌连续3年捧取全省“科技创新鼎”,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优、生态好的“小县大科技”发展之路。
优化要素融合机制 实现资源不足科技补
以着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为导向,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财政奖补3000余万元,推进高企培育、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专利“五个全覆盖”。构建“天姥英才”计划,创新设立“伯乐奖”、人才“亩均效益”评价机制等10大财政奖补体系,给予企业自主引才、创新成果转化、本地特色产业项目等补助。建立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普惠支持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设置“卡脖子”、国产替代等“专精特新”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资金1000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亿元,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今年以来,全县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企业R&D人员占比达11.3%,每年开发省级新产品约200项,拥有上市企业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2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个,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产品16个,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产品25个。
优化平台孵化机制 实现区位不足服务补
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围绕“一网融合、一门办事、一键协同、一链闭环、一体赋能”目标,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为主线,支持构建“创新服务云”平台,主要归集整合创新事项108宗、创新资源370项,为企业开展“精准画像”,提供财政政策推送、多跨培育、产学研合作、人才匹配、“越快兑”政策资金兑现等全生命周期成长事项一站式增值服务。组建“三跑三降解三难”服务团队,统筹资金5亿元,成功牵引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推动建立天姥实验室,构建“3+N”动物医药、智能制造、县域创新等领域研究体系,力促本地企业科创技术再升级,打通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创新服务云线上平台已正式试运行,规上企业上线率达100%,创新事项办结率99%以上,平均办结时间由7天缩减至2天,每年促成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促成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9家。
优化协同保障机制 实现动力不足改革补
开拓“财政+金融+基金”协同保障路径,建立财政金融联席座谈机制,开展产业发展规划、企业融资需求、财政产业政策、支农政策、银行信贷产品等定期交流,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补贴、产业基金、政策性担保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支持力度。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创新设置专项风险补偿金机制,安排资金2000万元,通过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和担保费补贴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流向新兴产业领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政策“活水”。今年以来,提供中小企业担保4.3亿元,惠及企业150家;设立云雀、共赢等基金累计对外投资10亿元,带动子基金对外投资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