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瑞安市财政局坚持儿童优先发展,聚焦“一米高度看城市”,关注儿童视角、倾听儿童声音、保障儿童权利,从提升公共服务、健全权利保障及成长空间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坚持因城施策,支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儿童友好政策体系,力促全市儿童及家庭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进公共服务友好 建健康成长圈
积极推动“浙有善育”项目实施,支持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近3年来累计安排资金超850万元,用于托位建设,目前全市可提供托位数超6000个,2023年还将新增普惠托位300个、新建托育机构1家,预计至年底千人托位数托育机构可达4家。同时,大力推进“安心托”可视化项目,通过全区域监控覆盖,实现儿童照护关注“零”距离,2023年已安排财政资金近50万元,奖励试点托育机构9家。支持整体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儿童常见疾病预防治疗力度,2023年安排财政资金超340万元为1万名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窝沟封闭,并为全市7万余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
推进权利保障友好 建爱心保护圈
用心做好孤困儿童关爱救助,2023年已保障资金超1300万元,支持社会散居孤儿及自身困境儿童生活标准每月分别提高至2642元/人、1321元/人,并全额补助参保城乡医疗保险,惠及孤困儿童超400人。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和救助工作,2023年已落实财政资金超1700万元,用于听力、肢体、智力、孤独症等康复训练以及人工耳蜗、矫形器等装配工作,预计全年可完成相关救助400例以上。着力强化阵地建设,安排创建经费70万元,提升示范型儿童之家26家、优化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7家,支持各工作站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宣传等活动,覆盖群众8万余人。
推进成长空间友好 建童趣生活圈
2023年,安排财政资金逾1000万元,全面支持城市空间适儿化改造,推进建设儿童友好试点单元50个、实施适儿化改造项目28个,加快推动社区、场馆、街区、公园、公厕等场所完成适儿化改造,如:增设公共场所母婴室、儿童友好标识标牌等,支持打造涵盖儿童学、玩、乐、游等为一体的全龄段、全过程“15分钟生活圈”。安排资金30万元,推动全市率先创建儿童友好慢行圈,支持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在20所学校周边增设采用特殊防滑材料的红白相间醒目爱心斑马线20条,目前已完工12条,大大提升通学路径的安全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