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政策宣传 >> 财政动态

义乌市财政全力助推政策性融资担保扩面增效

发布日期:2024-02-29 08: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财政厅

近年来,义乌市财政局聚焦金融协同发力,大力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扩面增效,持续减费让利,兜牢风险底线,全力撬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截至2023年底,全市政策性担保余额43.38亿元,担保户数3311户,“支小支农”业务在保余额占比超过95%,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持续输血增氧。

明责分险 把稳市场运作方向盘

建立“政策性方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工作机制,明确义乌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负责承办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国资运营公司为出资人,对所出资金不收益不分红;市财政局对出资人所出资金给予全额贴息。建立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分担基础比例为2∶8,力促风险收益对等。完善财政风险补偿机制,市财政按照政策性贷款年担保发生数给予担保机构最高0.5%的风险补偿,对支农支小业务再给予0.5%的补贴,近3年累计安排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政策性担保补贴。

支小扶农 畅通精准融资快车道

政策性融资担保按照准公共产品标准收取低费率,为降低担保公司经营成本,财政以年担保余额为基数给予最高1%的补贴。在政策导向上,坚持支农支小,向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电子商务等轻资产小微企业和“三农”项目倾斜,仅2023年就为小微主体减免担保费用419万元。不断推动担保业务扩面,让普惠服务的春风吹向更多市场主体,目前已实现一二三产业全覆盖。鼓励担保公司开展“普惠保”等总对总批量化的普惠业务,截至2023年底,“普惠保”在保户数已达1464户,新增金额11.62亿元,普惠业务增量在全省县级机构中排名第一,对稳生产稳就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因地施策 跑出转型创新加速度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进出口企业汇率风险上升。市财政局与金融办、人民银行等部门合力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汇率避险业务落地,首创将个体工商户汇率避险纳入财政补贴范围。推动市融资担保公司与全市所有开设外汇业务的银行签订汇率避险合作协议,创新推出“汇率避险保”,由担保公司出具最高额保函代替企业在银行申请远期结售汇业务时需交纳的保证金或扣除的综合授信额度,大大节约企业资金成本。截至2023年底,汇率避险保在保额度已达1.86亿元,在保户数144户,有效助力破解外贸企业汇率“避险难”“避险贵”等问题,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护航外贸业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