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政策宣传 >> 财政动态

吴兴区:创新支农惠农新模式 财金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03-05 09: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财政厅

【编者按】实现共同富裕,“三农”是主战场。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抓手,着力推进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建设,构建“省市县协同、政银担合作”支农新格局,涌现出一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破解农业融资难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现择优挑选部分市县案例,供交流借鉴。



吴兴区:创新支农惠农新模式 财金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吴兴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进普惠金融政策举措落地,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从2021年起,以“政银担”试点为契机,依托省农担公司平台优势打造“农担通”金融服务模式,多部门联动持续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助力区内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主体培育。

“政银担”联动 打造支农服务新模式

创新“政府主导、政银合作、政策引导、风险共担、考核监督”的工作机制,牵头农业农村、农合联、银行、担保机构等多部门(单位),合力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在省财政厅支持基础上,累计安排配套资金550万元,不断夯实风险资金池,以最大不超过风险资金池40倍的规模给予授信,创设以信用为主,以免抵押、低费率、低门槛、手续简为特色的“农担通”服务,引导合作银行设立绿色审批通道,对“农担通”贷款优先审批,进一步缩短客户等贷、办贷时间,改变以往财政直补的“输血”模式,实现财政引导与金融杠杆有机结合,构建资金进乡村长效机制。试点实施以来,累计通过“农担通”为涉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超4.6亿元,带动近5000名农民创业就业,支持涉农企业实现农业总产值超10亿元,有力助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

“数智化”创新 提升支农服务水平

根据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新型农业主体名单,由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共同完成初步调查审核,再通过省农担公司大数据风控系统完成在线筛查,评估主体贷款资格,建立农业融资主体白名单,进一步提升支农精准性。针对“白名单”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服务推广并举办集中授信活动,提升政策知晓度,扩大覆盖面。目前,全区“白名单”农业主体授信率达到100%,对有资金需求的主体,开展现场办公、当场签约,最快实现2小时贷款发放到账。通过“白名单+大数据”的模式,实现支农贷款的精准滴灌,既帮助农业主体节约近40%左右的融资成本,又有效防止资金流入非农业相关行业,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有效安全。

“聚引力”推进 实现支农良性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引导区银行金融机构对符合相关政策纳入风险池管理的担保贷款,按基准LPR利率+50个基点发放贷款,担保机构以最高不超过0.8%的手续费给予担保。同时,按基准LPR利率的35%给予合作银行补贴,按贷款额度的1%给予担保机构奖补,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最高给予贷款额0.5%的绩效奖励,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积极性。成立试点工作专班,按照优先级次对涉及试点项目的贴息、绩效补贴等资金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拨付,截至目前共拨付贴息、补贴资金11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