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政策宣传 >> 财政动态

温岭市做好“三篇文章”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发布日期:2025-04-07 16: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财政厅

近年来,温岭市财政局坚持“保护优先、活化传承、合理利用”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精准滴灌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传承领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双飞跃。目前,温岭市已开发草编、石雕、松门白鲞等传统加工技艺13项,创建非遗工坊10家,其中省级非遗工坊2家,2024年累计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一是寻根溯源,激活非遗“文化基因”。深入挖掘非遗“富矿”,全方位梳理文化标识,2021—2024年累计投入134万元支持开展非遗资源普查、文化基因解码、文化课题研究等,通过元素融合、跨界合作等方式,探索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形成文化产业新增长点。如以温岭原创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民主恳谈”为题材,投入276万元支持编排越剧现代戏《第一缕阳光》,创造性地将越剧艺术与大奏鼓等特色非遗深度融合,让传统民俗在现代舞台中焕发新生。该剧获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并入选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二是文化共享,点燃非遗“传承之火”。持续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2024年投入非遗保护与传承资金87万元,创新开展“文化进万家”“非遗体验月”等系列活动,推动非遗艺术进社区、入校园、融景区,提高公众对非遗艺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同时,每年安排资金15万元开展非遗工坊考核激励,激发工坊活力。目前,潘连忠灰雕工作室、大奏鼓传习所、三透里文创园等均已形成常态化游学活动,接待游学人数超万人次;“温岭草编”非遗工坊艺术课程已覆盖全市92所学校。

三是渔旅融合,开拓非遗“产业蓝海”。立足石塘镇民俗与海洋文化深厚底蕴,因地制宜探索“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反哺文化”路径,深度挖掘海洋非遗资源的市场价值。每年保障石塘“海洋民俗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进一步擦亮大奏鼓、海洋渔俗文化等非遗文化品牌。安排旅游宣传推介资金433万元,支持大奏鼓、剪纸艺术等非遗项目常态化驻场演出,提升石塘“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旅游品牌知名度。2024年石塘镇累计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