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政策宣传 >> 财政动态

永康市“三维发力”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5-08-22 11: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财政厅

近年来,永康市财政局紧扣“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充分发挥资金保障与政策引领作用,创新支持机制,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精准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力促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永康市产教融合模式成功入选浙江省产教整合“五个一批”建设名单、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一是强投入“立标杆”,夯基垒台筑就人才摇篮。持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支持职业教育硬件提档升级,近三年全市职业教育支出年均增长超过11%以上。“十四五”期间,筹措资金31.7亿元高标准建设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围绕五金产业,开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28个,全面覆盖五金产业链,并成功入围全省十大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名单。大力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累计安排财政资金3.8亿元,用于实训设备采购以及产教融合大楼、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建成以来,年均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超1000名,实现学生“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高技即高薪”。

二是筑平台“深融合”,聚链成群激活创新动能。积极搭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平台。支持职业院校与9个行业协会、32家龙头企业共建“永康现代五金产教合作联盟”,并设立专项补助机制,对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或引进高新技术成果,按合作费或技术转让费的20%给予补助。大力投入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8000万元,面向企业员工和产业人才的非学历职业技能开展培训,累计培训超6万人次。投入1900万元,建成17个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创新实施“双元共育、三场共训、四能共生”人才培养模式,设立21个企业学院,聘请170位企业导师兼职任教,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28门,培育工学一体化教师152人。近三年,通过产教融合平台,累计为200多家五金规上企业完成新品研发900余项。

三是扩协作“纳百川”,“东迁西归”架起共富金桥。持续推进“东迁西归”项目,紧扣为永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挖掘人才目标,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中西部职业教育及本科学生来永交通费、师资成本及生活补助等开支。安排财政资金350万元,打造“云上五金职校”数字平台,精准对接中西部地区院校生源,通过现代五金产教合作联盟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东迁西归”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培育“东迁”学生3500人,92%的学生进入五金规上企业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94%以上;指导“西归”优秀毕业生与五金产业工人完成高质就业创业超过5000人/年,有效缓解“西部薪酬低、东部人才少”的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