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陀区财政局围绕医共体建设,坚持“硬件+软件”同步升级,不断推进基础设施更新、数字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工作,有力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加快基建升级,优化资源分布。推动医疗卫生场所设施更新,提升“家门口”服务供给。近三年投入资金2.5亿元,推进普陀医院改扩建,建设集肿瘤、内镜、康复、眼科、病理等中心于一体的医疗综合楼,加快向三甲升级。2025年安排资金3000万元,推进东港医院建设项目,支持新建医疗综合楼、购置医疗设备。优化基层资源布局,近三年投入资金232万元,建成海岛院前急救点3家;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为抓手,2024年投入资金1285万元,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能级。深化医疗卫生信息化改革,2025年投入资金400万元推进智慧医院项目建设,整合全区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部和两家公共卫生机构资源建立区级卫生信息化平台,促进医疗卫生信息互联共享、服务质效提升。强化AI赋能,2025年投入资金80万元,迭代“5G+AI 数字健康快车”3.0,通过智能筛查车搭载无创动态光学成像系统及华佗云医乳腺AI大模型,实现早期肿瘤检测窗口期提前6-8年,结合“共富方舟”下乡进村累计开展“两癌”筛查2000余例。
三是多元引育并举,破解人才瓶颈。加大医疗卫生队伍人才建设力度,通过定向委培、专家下沉等多种方式,灵活引培优质人才。近两年,落实定向委培补助资金140万元,惠及122人;投入资金1697万元,下沉专家46人;投入资金405万元,柔性引进名医(团队)69人。同时,加大基层人员补贴力度,给予符合条件的海岛医疗卫生人员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补助,2025年已发放补贴145万元,惠及276人,有效稳定偏远海岛医护力量。